摘要:>>>编者按共建都市圈,共圆同城梦!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同时也是中西部第一个。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德阳如何...
>>>编者按
共建都市圈,共圆同城梦!
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同时也是中西部第一个。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德阳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在成德同城化成势见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入圈?本报今日起推出特别报道《共建都市圈 共圆同城梦》,对话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看项目现场,深度聚焦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打造有机融合的经济共同体,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德阳行动。敬请关注!
德阳正加快建设城乡一体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市住建局供图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一个城市的进步、发展不可能靠单打独斗,而要依靠“抱团”,需要“朋友圈”的力量。中心城市要与周边地区形成合理分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利益共同体,才能共生共存,共同繁荣。
作为西部工业重镇的德阳,深知这一点,并始终坚持树牢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意识,系统性谋划、前瞻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而前不久发布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更坚定了德阳借力“朋友圈”,谋划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成都都市圈概述图(资料图)
立足自身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支持德阳、眉山、资阳立足各自发展基础,主动承接成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逐步增强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支持三级医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区在德、眉、资三市布局,增加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推动德阳强化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协作,充分发挥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优势。增强县城(县级市)承载能力,打造都市圈发展的节点支撑。支持小城镇对接大中小城市需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规划统筹、功能配套,融入城市发展。
《规划》将广汉发展能源装备和农产品加工、什邡做强中式雪茄产地品牌和植物蛋白饮品生产基地,以及中江融入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打造德阳市域副中心,列为支持外围县市积极服务和融入中心城市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德阳对标成都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协同修复龙门山生态,共同打造一体化、高能级的沱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带,沱江源生态保护及修复项目和储备林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已完成确界定标前期工作。对标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重要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成德同城如居一城正逐步变为现实。
协同发展 建高能级发展空间载体
《规划》提出,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加快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打造成德眉发展轴;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协同提升物流枢纽和开放口岸功能,建设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并将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支撑,联动成都各区县与德阳旌阳、罗江、广汉、凯州新城、什邡、绵竹、中江,打造形成13个城市组团和10个小城镇组团。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一体化运营。
成都都市圈“三带”示意图(资料图)
近年来,德阳加快推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一体化运营。同时,全面融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科创走廊建设,与成都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产业生态圈跨区域协作,成德两地已分别有512户、190户企业相互提供配套,33家德阳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广汉联合新都、西南石油大学打造全省首个跨市域油气产业生态圈。
随着成德同城化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和机构看好德阳、选择德阳、落户德阳,今年以来新签约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个,累计到位国内市外资金655亿元。投资德阳就是投资成都的效应初步显现。
发挥优势 加快交界地带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要发挥成德眉资毗邻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人文交往频繁的比较优势,推动交界地带在规划布局、交通连接、产业协作、政务服务等方面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同城化发展若干支撑点。并将彭州濛阳新城—什邡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建设,列为了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试点。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概略图(资料图)
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德阳以及各区(市、县)都有着相对不错的区位优势。目前德阳正加快完善“10高18快13轨”的综合交通体系,跨城际公交开通运行增至7条,天府大道北延线全线中桥19座已全面开工,成都三绕德都段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11线完成项目公司组建,城市候机楼新增天府国际机场专线。
《规划》的发布实施,意味着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德阳的战略位势发生了由“支”到“干”的深刻改变。德阳必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都市圈建设各项规划方案,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合作、聚焦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事项,助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走深走实、整体成势。
现场观察
濛阳马井联动 “融”出发展新路
《规划》将彭州濛阳新城—什邡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建设,列为了成都都市圈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试点。“濛阳新城—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建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位于马井镇的什邡市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蔬菜长势正好。本报记者 曾征 摄
去年,彭州、什邡双方制定了《彭州市—什邡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濛阳新城—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启动区),将依托两地农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商贸物流业发展基础,打造成为以蔬菜产业为鲜明特色的西南地区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我们马井镇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什邡市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覆盖了马井镇8个行政村。”马井镇镇长代腊介绍,目前园区积极探索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五位一体模式,并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户的积极性。“与我们毗邻的濛阳也有着同样的优势,联动发展势必将释放更大的‘潜能’。”代腊说。
前不久,《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彭州濛阳新城—什邡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建设,被列为成都都市圈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试点,彭什跨区域合作被推向了更高的层面。“作为彭什跨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濛阳新城—马井新城联动发展区将打破行政壁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可以更深入地联动起来。”
不仅如此,前不久,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点建设评审结果发布,彭(彭州)什(什邡)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95.6分的最高分获评一等奖。
圆桌对话
王晓芬:坚定城市向南发展,全面融入“都市圈”
成都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从总体规划到产业生态圈构建,从新发展理念到公园城市建设,从产业功能区布局到企业创新研发,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成都在抓发展上的谋划早、理念新。德阳要深度融入这个“都市圈”,唯有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力谋划同城化具体工作任务,坚定城市向南发展,以天府旌城为依托,全面融入“都市圈”,共同打造现代化公园城市,共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
具体来说,德阳要坚持优存量、增新量,与成都共建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进一步推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一体化运营,共建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引爆点,共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凯州新城为支撑点,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以“一港两区”一体化运营为着力点,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
要围绕设施同网、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环境共治,谋划一批基础性、支撑性、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和一批有温度的民生事项。重点实施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成绵高速扩容工程、成德产业协同示范园区等支撑性引领性合作性重大项目;办好共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共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教育医疗合作等重点民生(改革)事项。
张鹰:锚定“建设现代公园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
《规划》提出“圈”内各市将联合实施“增绿增景”,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有效路径,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这与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相关奋斗目标不谋而合,也为未来德阳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德阳要锚定“建设现代公园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为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表明德阳态度。
要融入“都市圈”,德阳就必须锚定“建设现代公园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逐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努力对标成都,建设现代化公园城市。围绕“五增”,完成旌湖两岸、东湖山、玄珠湖等片区功能完善生态提质工程,完成四个“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一批“邮票公园”,推动德阳由“旌湖时代”向“两河时代”发展,在构建成都环城生态区中显示出德阳态度。
张辉:全力打造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和德阳市域副中心
《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中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推动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着力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项目投资、金融工作、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和服务配套功能。坚持“工业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农业固县”不动摇,做优城市、做强工业,积极融入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
要与金堂县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全面推动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共赢、开放平台合作共建、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干部人才交流互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积极推动凯州新城关联产业协同招引,打造成德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样板区。
朱颖秋:避开大城市虹吸效应,逐步增强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
《规划》正式印发和实施,标志着成都都市圈将迈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时期。
德阳要想借力这个“朋友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尽量避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步增强自身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首先要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加快都市圈内交通运输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缩短中心城市与外圈层城市的通勤时间和通勤成本,才能促进产业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转移和生产要素的高效顺畅流动,给外圈层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其次要构建都市圈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当前立足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特征,通过规划引导,明确各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形成德眉资外圈层城市与成都的错位发展尤为重要。此次规划中提到都市圈要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培育高能级制造业生态圈,并明确了各自产业发展细分领域,这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区域共同利益“蛋糕”。
记者 | 张嵘 陈晓霞 徐皓 刘倩 曾征
编辑 | 周梅 责编 | 汪巧 值班编委 | 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