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4:37:46 | 浏览:167
知乎上有句话形容的贴切:不发憋屈,发了矫情。
某天与朋友闲聊时忽然被问起:“怎么好久没见你更新朋友圈了?”
我有些愕然,点开自己的微信相册,才发现上一条动态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前的。
再点开几个以前在朋友圈里很是活跃的面孔,情况也竟然与我大同小异,有的甚至早已经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淡出了朋友圈。
仔细想想,与微信朋友圈早些年的热闹红火的景象相比,如今的我们,更新和翻阅的欲望都已大不如从前,而那个标志着新动态来了的小红点似乎也不再出现得那样勤快。
以前的我们,看了一部剧或者电影,要发条朋友圈谈谈感想;去了某家新的餐厅,要发条朋友圈留个纪念;即使是偶然瞥见一片好看的云,路边一颗奇怪的树,都要发条朋友圈表示喟叹。
现在的我们,点开一个,最新动态停留在大半个月前,点开另一个,“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更新勤快的除了少数几个总是很活跃的老面孔,就是转发些微商广告。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是我们已经没有了倾诉的冲动?还是我们已经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知乎上有句话形容的贴切:不发憋屈,发了矫情。
是啊,我们仍然有渴望倾诉、希望被理解的愿望,但我们却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
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朋友圈更是如此。
大部分人的微信发展史都是这样的:
一开始,微信加的都是朋友,可以肆无忌惮地想说啥就说啥;
后来,微信又加了亲人,说话就要小心许多,不敢发那些会让父母担心的东西了;
再后来,微信又加上了同事和领导,言谈更要谨慎,甚至偶尔还要身不由己地帮忙转发和点赞一些“任务”。
朋友圈,渐渐从一个抒发情绪的“后花园”,变成了你来我往的社交“江湖”。
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了你的朋友圈里,从亲朋好友到同事上司,甚至是送快递的小哥、卖你东西的店主、各种一面之交的人。
即使大部分人是你熟识的,却未必是可以交心的。
当我们通讯录里的名单越来越长,真正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的,不过是“点赞之交”。
等你回过神来,这个叫朋友圈的地方,早已经不全是朋友了,而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是让人觉得言多必失、人言可畏。
你随随便便发的一条动态,可能就会被各种解读、询问,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话谈资,而你防不胜防。
当然,也有人说,你可以设置朋友圈分组可见啊。
可是当你斟字酌句,考虑完“不能太颓废,不能太激进,不能秀东西秀人,不能乱转发,不能太矫情,不能……”
再细细地安排好分组,分析完“这个人看了可能会不高兴,那个人看了可能会觉得low……”
你最初想要分享的心情早已消失地无影无踪。
村上春树说:“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
正因为我们生而孤独,所以我们总是有着倾诉和交流的冲动。
然而,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你觉得开心的事情,或者在别人眼里是炫耀或者低级;你觉得难过的事情,可能在别人眼里是矫情和懦弱。
所以,在众人面前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永远都是一场风险不低的冒险。
在这个成分日益复杂化的朋友圈里发动态也是如此。
有时候只是忽然思绪泛滥,只是想打出一些简单的文字,来表达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然而发出来的瞬间是畅快了,麻烦却也跟着来了。
有很多人习惯删掉自己的朋友圈动态,一是因为,每个人回头看从前的自己都容易觉得矫情又幼稚(你看,连自己都会这样觉得,更别说其他人了),二是因为,担心自己一时的情绪发泄会被别人胡思乱想地解读。
我们总是渴望被人关注、赞赏和懂得,但又总是在追逐这些的过程中,遭遇失落、误解甚至是曲解。
于是我们越来越不想说了,也不敢说了。
但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
所谓成长,就是将注意力从晒幸福晒经历,变成自我消化幸福和消化经历。
人生这条路走下来,你会慢慢将外在的表露冲动,变为内在的前进动力。
重要的不是你几天更新一次朋友圈,又有多少人给你点赞。
重要的是,你使自己变得充实而自足。
反正,熟悉的人,自然知道你啥情况;
不熟悉的人,又不关心你啥情况。
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幸福,开心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珍惜自己,还有身边那几个交心的人,最紧要。
作者:卡娃微卡,公众号:卡娃微卡(ID:kawa01)。
十年,一个人可以安稳成长,度过他的青少年时期。但在这个时间刻度内,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它的十年随着一个个大小版本的变化,反映了这个时代朋友圈用户的酸甜苦辣,这是一部生活的变迁史,也是一部大众的情感史。
这届90后已经面目全非了。他们曾经在 QQ 空间鲜衣怒马,如今在朋友圈安静如鸡;曾经在 QQ 空间真情实感,如今在朋友圈被迫营业;曾经在 QQ 空间打卡学习,如今在朋友圈逗贫摸鱼……比起那些年刺激的 QQ 空间,现在的朋友圈真的真的,弱爆了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本文以克制、简洁著称的微信为对象,分析其为什么不这么做,以为我们做产品提供借鉴。本文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选取了微信朋友圈与QQ好友动态进行对比,主要从发布内容、发布内容后的互动两方面来比较。1 发布内容1.1 内容表现无
日常生活中,大家一般都很喜欢拍照,有的甚至喜欢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然后发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分享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可以增加不少的乐趣。那么如何用手机制作音乐相册呢?原来方法这么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套用模板(1)第
豪车名表旅游……电商平台出售朋友圈专用图文北青报记者看到,这些素材一份有上万张图片,或者数千个短视频,几乎包括吃穿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的都是消费较高的场景。所有的照片、视频按照不同的标签被打包分类,比如“高级会所”、“美国旅游”、“豪
1、☘️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春天的阳光,☘️开启春天的希望,☘️送上春天的祝福,☘️愿春风得意,☘️幸福快乐每一天,☘️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些事迟一点,晚一点,没有关系,因为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塞下秋来风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微信这次终于出手了!而且这次的力度更大了!我们一直在谈微信私域营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战场就是——朋友圈营销。朋友圈的营销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人设打造、互动活动、产品展示等等。而这些营销的方式,最终都落地到了朋友圈发什么
文/墨然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但同时也会有一类人,他们从不分享生活,也不愿意多说。其实,关于发不发朋友圈这件事,更多的在于个人的心理和状态。有时候,有会想要分享的东西,有时候会想要沉默,人本来就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从最初朋友圈每一个“小红点”亮起时的兴奋,到如今“逃离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微信正在灰度测试修改朋友圈可见范围。 近日,有网友发现iOS版微信的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具体操作步骤为:iPhone用户更新微信至最新版,点击一条自己的朋友圈,点击右上方三个灰色的点,会出现修改可见范围:公开、私密、
搜寻到美食,发朋友圈;心情不好,发朋友圈;结婚了,发朋友圈——曾经,发朋友圈是一个日常生活项目,但最近,“发朋友圈越来越少”登上热搜。为啥不发朋友圈了?不想暴露隐私“最开始,我每隔一两天就会发朋友圈,但我现在一两个月不发了,上次的朋友圈还是
“微信派”公众号近日宣布,朋友圈4月19日迎来10周年生日。从2012年4月19日诞生至今,微信朋友圈陪伴了你几年?翻出多年前发布的第一条朋友圈,你的感觉是什么呢?图片来源:微信官方信息第一出口“微信派“公众号。五步带您快速查找指定日期朋友
【手机中国新闻】4月19日,今天是微信上线朋友圈功能的十周年,还记得你的第一条朋友圈是什么内容吗?微信朋友圈上线十周年手机中国了解到,此前微信官方也表示,将在4月19日生日当天举办“朋友圈十年 和你一起”故事展。在微信朋友圈十周年这天,微信
微信正在灰度测试修改朋友圈可见范围。近日,有网友发现iOS版微信的朋友圈可以修改可见范围。具体操作步骤为:iPhone用户更新微信至最新版,点击一条自己的朋友圈,点击右上方三个灰色的点,会出现修改可见范围:公开、私密、部分可见、不给谁看。随
一 * 人活着脸皮就要厚点,这也不好意思,那也不好意思,那你怎么好意思活着?二 *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你的脆弱和坚强往往都超乎自己的想象。三 *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