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偶尔想起某位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时,我都会去看对方的朋友圈。想从朋友圈里获取一些信息,以此了解她的近况,也以此作为开场白,开启寒暄。但往往这个“小心机”总会落空。因为每次点进去对方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三天可见的提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朋友仅...
偶尔想起某位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时,我都会去看对方的朋友圈。
想从朋友圈里获取一些信息,以此了解她的近况,也以此作为开场白,开启寒暄。
但往往这个“小心机”总会落空。
因为每次点进去对方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三天可见的提示。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这句话就像一堵墙,横亘在彼此之间,阻断了所有的热情和交流。
墙内的人不出来,墙外的人进不去。
再多热切的话到了嘴边,看见这堵墙,也都消失了。
三天可见看似是对隐私的一种保护,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感情的阻隔。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前两年,我的朋友圈也常常“三天可见”。
不仅三天可见,还特意屏蔽了一些人。
其中包括爸妈、家里的亲戚,还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列表好友。
这么做,有时是为了清净,有时是因为自己发的那些内容,连自己看了都觉得尴尬,不好意思。
比如深夜突然抑郁的情绪,比如突如其来的矫情,或者是一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感想。
有些话是不好解释,有些话是解释了没人理解。
所以干脆设置三天可见,给自己留点私人空间。
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情绪很低落,我就随手发了一条说说。
中午发的,下午就锁起来了,但没想到还是被我妈看见了。
她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是不是心情不好,接着又问怎么中午那条朋友圈看不见了。
我当时没留心她的情绪,就随口说了一句:“没什么,锁起来了。”
她忽然挂掉电话,5分钟后,我的微信收到她发来的一大段信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她说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每天都会看我的朋友圈。
每次我一更新动态,她都会反复看好几遍,尤其喜欢看我发的那些开心的事情。
偶尔看到我发牢骚,吐槽心事,她也会跟着担心。
自从我设置了访问权限,超过三天的内容就都看不见了,她对我的了解也好像突然中断了。
我亲手关上了她通往我生活的那扇门,把她的世界和我的世界隔开了。
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把朋友圈重新打开,她想像以前那样继续关注我,继续融入我的生活。
“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关着没事,妈妈只是想多关心你。只要你过得好,妈妈就放心了。”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关掉的不只是朋友圈,还有那些关心和在意我的人走近我的通道。
从那之后,我就把朋友圈打开了,把里面的内容全部可见,而且不设期限。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她说她微信上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在2019年因为生病去世了。
这个朋友生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朋友圈时常更新,很热闹。
她走后,她的微信没有注销,朋友圈也没有清空。
一切都保持原样,仿佛她从来没离开过。
偶尔想她的时候,朋友会给她发消息,和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事没事,也会去翻看她的朋友圈。
她人虽然不在了,但看着她的朋友圈,所有的思念和不舍都有了出口,所有的遗憾和难过也都有个地方可以安放。
这让我想起今年3月份发生的那场空难,很多人在痛惜和伤感之时,也纷纷说第一时间去打开了朋友圈。
其中有条留言,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朋友圈忽然就不想设置三天可见了。
因为如果哪天发生了意外,我留给家人、爱人的,除了朋友圈里的那些动态,什么也没有。
如今人人都很忙,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忙着喘息。
只有打心底里非常重视你、在乎你的人,才会从百忙之中抽空去看你的朋友圈,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他们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关注着你,牵挂着你。
所以啊,如果可以的话,朋友圈就别设置三天可见了。
让关心你的人多点了解你的机会和渠道吧。
让那份喷涌而出的爱意,有个着落。
也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多点接洽,多点交集。
别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作者:南叔,1米82的暖心大叔,知名电台主播、走心文章创造者,感情分析师。你的心事叔都能懂,你的故事叔来聆听,愿温一壶酒,陪你敬余生。个人原创公众号:南叙先生,等你找到我。